Spoonbill的自然觀察.
一些觀鳥游記
得到了柬埔寨政府與鳥類保護組織的許可,我成為了2025年首位獲準接近巨鹮繁殖巢的異鄉(xiāng)客。
寅卯之交的Tmatboey密林宛如倒扣的黑木匣,鳥導Srun和當?shù)叵驅(qū)ьI著我們尋覓那珍稀至極、被譽為柬埔寨國鳥的巨鹮。
拂曉時分,天未亮透,叢林深處沉浸于幽暗與寧靜之中,僅憑手電筒微弱光束,我們在蜿蜒的草叢間緩緩前行。隨著逐漸接近巨鹮的棲息之所,Srun輕聲示意熄滅光源,以免驚擾這些林間精靈。當單筒望遠鏡架設在距巢穴150米的朽木時,東方魚肚白正漫過樹冠斷層。
六點一刻,初露曙光,林間頓時被第一縷陽光點亮。此時,巨鹮夫婦開啟了它們悠揚的對唱,清脆響亮的鳴叫聲穿林越樹,猶如遠古猿啼,劃破了黎明的寂靜。緋胸鸚鵡亦不甘寂寞,于樹冠之上歡歌高唱,加之各類啄木鳥的篤篤鏨木聲,共同編織了一曲大自然最動人的交響樂。
與Srun細致商討后,我緊隨其步伐,悄然接近巨鹮。忽見巨鹮母親攜食歸來,低頭展翼,幼鳥順勢探頭進食,那獨特的育雛方式,今日終得親眼見證,令人嘆為觀止。喂食持續(xù)半小時有余,直至母親口中所剩無幾,方才振翅躍上巢邊枯木,靜候伴侶接棒。此等珍貴瞬間,亦為我提供了絕佳的拍攝機遇。為避免驚擾,Srun原地守候,拍攝重任由我一人承擔。林間路徑曲折,荊棘密布,每一步都需謹慎,更需靜默無聲,實非易事。然所幸一切順利,我逐步接近,直至距巢約50米處,Srun以手勢示意止步,以免驚飛。我便就地蹲下,捕捉鏡頭。
透過鏡頭,這個被IUCN標注為極危的物種細節(jié)盡顯:鋼藍色羽毛泛著冷兵器鋒芒,翼展投下的陰影里游動著高棉帝國失傳的碑文。當它振翅攪動林霧時,我看見那些本該鐫刻在巴戎寺廊柱的生態(tài)密碼,正順著羽軸滲入二十一世紀的晨光。取景器蒙上水霧的剎那,白腰侏隼的鳴啼為這場朝圣畫下休止符。
歸途穿過Ibis Rice稻田,農(nóng)人用稻花詮釋另一種守護。在中國野外消失的巨鹮與白肩黑鹮,正在這片土地上演著悲壯的生態(tài)史詩。當您品嘗著保育農(nóng)田產(chǎn)出的香米時,請記住每粒稻殼都包裹著青銅羽片的倒影——那不是普通的飛羽精靈,而是整個種族最后的編鐘,正在敲響生命存續(xù)的時辰。
我見證了柬埔寨豐富的動植物資源,更感受到了這里人民的淳樸與熱情,以及他們對野生動物保護事業(yè)的堅定信念。若有機會,請您來到柬埔寨,親臨Tmatboey,一睹這些珍稀飛羽精靈的風采,品嘗美味的Ibis Rice,體驗柬埔寨鄉(xiāng)村的簡樸生活,為守護巨鹮的棲息地貢獻一份力量!
注:巨鹮(Giant Ibis),全球體型最大的鹮科鳥類。作為柬埔寨國鳥,它曾在吳哥王朝壁畫中振翅,如今僅存不足200只,被IUCN列為極危物種。棲息地喪失與盜獵使其淪為“濕地幽靈”,但Tmatboey的社區(qū)保護項目正以護鳥水稻重織生態(tài)網(wǎng)絡——每粒稻米都裹著遠古羽影,在季風里續(xù)寫高棉大地的青銅史詩。
【少年筆記】第2期
對話作者·快問快答
作者:朱晟濤(黑琵)
Q1:介紹一下自己?
答:目前高二,就讀于蘇州大學附屬中學。六年前,一場前往西雙版納的昆蟲研學之旅,悄然在我心中播下了對大自然無限向往的種子。旅程結束,父母贈予我一臺望遠鏡,作為探索自然的鑰匙。當我首次舉起望遠鏡,對準湖畔育雛的黑水雞,那一刻,命運將我與這些羽翼精靈緊緊相連。
Q2:怎樣得到柬埔寨政府與鳥類保護組織的許可,能成為2025年首位獲準接近巨鹮繁殖巢的異鄉(xiāng)客?
答:今年春節(jié)期間,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柬埔寨觀鳥之旅,并有幸獲得了當?shù)刂镍B類保護組織CBGA的鼎力支持。在前往Tmatboey之前,欣賞了一些我拍攝的鳥類照片,CBGA對我的作品給予了認可,并向上級申請允許我接近巨鹮繁殖巢進行拍攝,借以宣傳。在獲得批準后,我得以在50米的安全距離內(nèi)記錄下這些珍貴的瞬間,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。回到中國后,我也在積極宣傳柬埔寨巨鹮的保護項目,希望能提高公眾對這一極危物種的認識,共同助力全球巨鹮種群的復蘇。
Q3:觀鳥最大的樂趣?
答:觀鳥讓我全身心沉浸于大自然中,感受極致的寧靜與放松,能有效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。觀鳥時的“加新”能讓我體驗發(fā)現(xiàn)新鳥種的喜悅,賦予了我極大的滿足。
Q4: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觀鳥?
答: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此次在柬埔寨與國鳥巨鹮的邂逅。全球不足200只的數(shù)字背后,保護生物多樣性值得我們深刻思考。
Q5:觀鳥后最大的改變?
答:觀鳥不僅精煉了我的興趣專長,鑄就了自律生活的基石,更磨礪了我的堅韌意志,深刻啟迪了我對生態(tài)保護的價值認知。
【少年筆記】推出,向全國愛鳥小伙伴征稿
你寫文章我送觀察雜志
《少年筆記》每月一會,面向全國愛鳥的少年征稿。無論你是剛剛仰望天空的小學生,還是足跡遍布山川湖海的中學生,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春,愿你們心懷熱愛,用筆或鏡頭記錄觀鳥路上的觀察和思考,成為飛羽精靈的傳播者和守護者。文章、漫畫、繪畫、筆記等創(chuàng)作形式不限,歡迎個人投稿、機構推薦。凡作品發(fā)表公眾號者,將寄送一期觀察雜志。
投稿郵箱:birdwatcher2001@163.com,請在標題上注明“少年筆記投稿”,內(nèi)文附上聯(lián)系方式。
寄送雜志聯(lián)系小助手微信:
贊助閱讀方法請點擊首頁左下方索取雜志
收藏或瀏覽過刊,請回復“過刊”查詢
微信群:請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“群”,邀請加入
郵箱:birdwatcher2001@163.com
讀者QQ群:490119751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轉(zhuǎn)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(wǎng)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(wǎng)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(wǎng)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(wǎng)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(wǎng)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